您好!欢迎来到汝州生活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汝州生活网 首页 城事

汝海,应该就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不过······



   
汝河在伏牛山的高山峡谷中诞生,一路曲折迂回,接纳涧水溪流,历嵩县,经汝阳,过汝厄,出紫逻口,进入汝州境内时,已是一条激浪扬波的大河了。


不止是大河,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汝州北靠箕山,南依外方山,中间是横贯东西的槽形盆地。汝河自西北至东南在盆地中央流过。远古时期,伊阙雍塞,伊河水在熊耳山和南部群山谷地中汇集,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大,从箕山和外方山之间低矮的丘陵地带漫溢,进入汝河,逐渐汇聚成湖,人称“汝海”。
这个远古时期究竟是在何时?
据一些学者根据历史、考古、地理、民俗等多种学科的考证研究,认为应在先夏之时。也就是说,正处在尧、舜后期和夏王朝的萌芽时代,正处在由神话时代向历史时期过渡的交汇时期。
4000多年前,由于气候异常,地球上曾经出现了危及人类的大洪水,这也成为许多国家和民族代代相传的先民记忆。尧、舜和大禹的时代是洪水泛滥的洪荒时代。“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这是《尚书》和《孟子》对于那个洪荒年代的形象记载。
汝海的形成,应该也与这种洪水横流的大背景有关。汝海的东部边缘,是低矮的丘陵,汝河、伊河之水不断涌入汝海,必然漫溢而出,造成颖、汝河下游的洪水泛滥。
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汝、颖河流域,当时正是夏的文化策源地和主要疆域。登封的王城岗和洛阳二里头是夏初的都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从原始部落的**逐渐形成夏王朝的雏形,这个演变也主要发生在这个区域。
大洪水对夏族人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才有治水英雄大禹的横空出世。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还是史实,以前学界有过争论,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应是历史事实。古代典籍中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其实也有许多传说或神话的内容,王国维先生说过:“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中也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对大禹治水所发生的地域,自古至今众说纷纭,综合各家之说,禹迹几乎遍于九州。以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生产力水平而论,这实际是不可能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大禹治水发生的区域,就在伊洛颖汝河流域。汉代学者贾让认为,“大禹治水,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宋人赵汝谈云,“禹功只施于河洛”,现代学者钱穆则认为,“依实论之,禹之治河,上不及龙门,下不至碣石,当在伊阙底柱之间耳。”
最有意思的是清人胡渭《禹贡锥指》这本书,其中列举了古人对《禹贡》中“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这句话的讨论。对穿越洛阳城的这四条河的表述,至今人们仍以伊洛瀍涧排序。但伊、瀍、涧都是洛河的支流,而洛河则是汇集了这几条河之后再入于黄河。以水量和流程而论,洛河都当为首,那为何把伊河放在第一呢?有个叫傅同叔的学者认为,“伊、洛、瀍、涧乃治水先后之序”,他说,“伊阙者,伊水之所经也,当时为害必甚,略与龙门相似。故禹治四水,以伊为先,伊即入洛,乃疏洛以入河,最后治瀍、涧,故立言之序。”
伊阙雍塞,形成汝海,这汝海当时是和伊河相通的。伊河流域的栾川潭头和嵩县田湖,都有大面积湖泊的历史记载和地理遗迹。有这样一片汪洋,再加上灾害性的气候,造成洪水泛滥,危害夏族先民。大禹治水,先从疏通伊阙开始,伊、洛、瀍、涧,还有颖河、汝河,这些河流和流域,当然也包括汝海,应该就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栉风沐雨,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带领夏族的先民们谱写了我们民族伟大史诗的第一乐章。
“打开龙门口,撤干汝阳江”,这个广泛流传在汝、伊河流域的民间传说,也印证了汝海的存在以及和大禹治水的关系。大禹治水成功,他的品德和才能得到广泛认可,因此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另一说法是舜禅让与禹,夏王朝的雏形开始出现。


汝海的称谓,后来多出现在诗词作品里,这和原来汝海的本意不同,多指代汝州或汝河。如郭璞《山海经》注:“汝水出鲁阳山东,北入淮海,汝称海,大言之也”。李白的诗句“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更是广为人知。这里的汝海就是指汝州。
明代万历年间汝州知州方应选在《汝志引赞》中说:“汝旧号汝海,当尧水时,茫茫水浸乌观汝坟哉,自禹凿伊阙,决使入河,始成大陆。”他的意思是说,尧舜时期的汝海,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水,哪里能看到汝坟呢?后来大禹凿开伊阙,大水注入黄河,汝州这片地方才成为大片陆地。
从一片水波浩淼的汝海,到南北山地对峙,一河贯流的河川盆地地貌的形成,其实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过渡,就是广成泽。
广成之名,源于广成子。以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的说法,广成子是位神仙:“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广成子为黄帝时期人,居崆峒山石室中,悟道养身,曾向黄帝传授养生治国之道。对这件事记载最早也最详细的是《庄子》中的《在宥》篇,其中广成子谈了许多大道理,说得黄帝五体投地。黄帝时代,是远古先民时期,史迹茫茫,何来记载?庄子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后来也有人把广成子视为老庄道家的始祖。
广成泽则实有其地,这在很多典籍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且云:此泽甚大,周回百里。据《汉书》《后汉书》和新旧《唐书》记载,汉、唐两代将广成泽辟为狩猎游乐的“皇家禁地”,名为“广成苑”。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文学家马融写的《广成颂》中,盛赞广成泽的山、水、林、竹、鸟、兽、虫、鱼,说这里是“玄林包竹,藩陵蔽京,珍林嘉树,建木丛生”,堪称天然猎场;后来东汉和唐代的几位皇帝都曾到广成泽巡游狩猎。
汝海的消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在低洼处留下大片的沼泽,然后是林木丛生渺无人烟的荒原,再后来陆地渐多,才有了人类居住和耕种的条件。东汉永初元年,汉安帝下诏把广成苑游猎地借给贫民垦种度荒,后又下令将广成泽能垦之地给予贫民。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耕耘开垦,昔日的广成泽终于成为一片村落棋布、阡陌纵横的沃野。所谓沧海桑田,大约如此。
郦道元在《水经注·汝水》篇中对这一段汝水注云:汝水又东与广成泽水合。然后详细介绍广成泽和温泉,说明广成泽水和温泉水的流向,汇合后“又东南入于汝水”。他这里所说的广成泽水,实际上具指一条河,也就是当地人后来所称的牛家河。此处修建的涧山口水库,最初的名字也叫广成泽水库。让我心生疑惑的是,郦氏为什么没提到汝海?
汝海的形成和消退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景观,它以洪荒和灾害的形式出现,折射的却是中华文明的曙光,留存的是先民们遥远的记忆,印证的是汝州地区和河洛文化同根同源的血脉联系。
遥望汝海,一片苍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2 阅读196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