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汝州生活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汝州生活网 首页 城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楼遗址

李楼遗址


李楼遗址全景

李楼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杨楼镇李楼村西北,东西625米,南北713米,面积约445625平方米。1991~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李楼遗址的中心区域进行过发掘,证明这是一处内涵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2009年9月~2010年5月,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汝州市文物局联合,对输气管道所占压的李楼遗址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发掘。

探方

较大型房基及其柱洞

李楼遗址两次发掘出土遗物依质地不同大致可分为石、陶、骨、蚌等4类。数量最多者是陶器残片,绝大多数是灰陶,红陶极少;陶系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次之;纹饰以蓝纹为主,也有少量绳纹、附加堆纹与磨光陶器。其中完整或可复原小件器物共115件,计有石斧、石锛、石镰、石刀、砺石、石纺轮、陶纺轮、骨锥、蚌锥、蚌镰等生产工具和加工工具;石球、石镞、骨镞等狩猎工具;陶鼎、罐、斝、豆、壶、杯、瓮、盆、器盖等生活用品;骨笄、蚌饰等装饰品;田螺、兽骨、鹿角等食用动物遗骸。

 陶鬶 

陶纺轮

从文化性质看,李楼遗址属于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的一个聚落,所出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食物品种表明,龙山文化时代的人们过着以农耕为主,兼以狩猎与采集等多种经济模式相辅助的定居生活;其宫殿式建筑形式开辟了二里头文化宫殿建筑的先河。这次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考古发掘,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李楼遗址的发掘资料,为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时期汝河流域古代先民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与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文物局供稿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为汉族先民的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原来认为距今约4600-4000年,后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2 阅读240 回复0
温馨提示
欢迎使用汝州生活网。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在您使用“汝州生活网”服务之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并充分理解协议条款内容。我们将严格按照您同意的各项条款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汝州生活网隐私权政策适用于汝州生活网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统称为“汝州生活网"),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汝州生活网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