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镜头拉到2016年9月——杭州成功举办了G20国际峰会,瑰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惊艳世界。不独如此,文明出行这道人文美景,犹如锦上添花,获得了《人民日报》盛赞:外地司机观察41分钟,270辆杭州车步调一致:礼让行人! 今年1月18日,当警车护送载有危重女婴的急救车辆驶过杭城道路时,沿途社会车辆主动“拉链式礼让”更温暖了整座城市。可以说,“礼让”在杭州已经像呼吸一样,成为人们的自然反应。而这样的自然反应,又是如何炼成的呢? 一、淬炼——交通管理者的战略定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交通管理永远在路上。杭州交警打造“斑马线前依法礼让”金品牌并非一蹴而就的“水到渠成”,而是久久为功下的“水滴石穿”。这不仅是一种战略思维,更是一种战略定力。 回溯到2009年,杭州交警率先提出了“礼让斑马线”的理念,并在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规划》。 随后的历年,杭州交警不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确保行人过马路等慢行交通的通行权利:2011年4月起,在市区27个斑马线前现场手持摄像执法,对“斑马线前不让行”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同时,专门绘制了多张“斑马线前礼让图”供市民及司机参考,通过图解,更直观地规范礼让标准。 2013年起,浙江省、杭州市开始实施城市交通五年治堵工程,杭州交警将深化“礼让斑马线”行动作为交通治堵的重要措施,积极完善行人过马路设施,以老百姓“看得懂、行得方便、过得安全”为标准,改造人行灯,新增语音提示音箱与人行按钮、行人等候区、LED文字提醒等设施,尽最大限度确保行人通行权益,安全、守法过马路。 2014年,杭州交警再次推出新举措,专门在无信号灯斑马线前设置电子警察,智能抓拍车辆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 2017年3月起,杭州交警又以“斑马线礼让”管理工作为发力点,强势推进“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整治行动,着力构建起有序、安全、畅通,民本、精细、和谐的城市交通管理环境。 二、锻炼——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习惯 “礼让斑马线” 契合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本义——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和有序、安全、畅通的立法目的。这个看似寻常的交通行为习惯,锻炼的不仅是交警的治理水平,更是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这是因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光靠交警处罚是难以巩固长效的,必须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坚持宣传先行、行业带头,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才能长期见效。 为此,杭州市设计了“党政牵头、部门联动、行业参与、媒体助力、全社会发动”行动路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推动实施“礼让斑马线”行动,构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环境的工作格局。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媒体的广泛宣传下,一方面,广大驾驶人对交警的管理给予了认可与配合,礼让逐渐成为了无需提醒的自觉;另一方面,反哺广大行人也养成了斑马线前快走的默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在环境的教化作用下,一些外地驾驶人也加入了礼让的队伍,潜移默化地提升这座城市的品质。 当一切成为习惯后,2016年3月,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被写入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由此,斑马线前的礼让行为从倡导的道德风尚固化成为必须恪守的法规条款,真正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本义和目的。 三、锤炼——尊重生命的城市交通文化 在打造“礼让”品牌的进程中,杭州推行了先“公”后“私”的策略,即:全市“公交车、公共出租车、公务用车、公务员开的车”等“公”字头汽车带头文明出行,以此带动私家车文明出行。 行动伊始,杭州交警联动市公交集团率先积极响应,全市1.25万名公交车驾驶人、1.9万名出租车驾驶人全部签订“礼让斑马线”承诺书,公安交警部门督促公交车、出租车企业加强对从业驾驶人的教育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增加“礼让斑马线”在企业和从业人员信誉评价中的权重,并与财政补贴发放、出租车经营权指标投放、行业评先评优等活动挂钩。 随后,杭州10万户家庭签订文明出行自律公约,使更多的私家车也逐渐养成了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组织文明交通先锋队、交通安全引导员、青年和社区居民及学驾人员等在重点时段、路段开展交通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联合媒体开展“路上礼让零意外,品质杭州人人爱”、“礼让斑马线、红灯不越线”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礼让”行列。 多管齐下的综合施策促使文明礼让的良好风尚在杭州主城区蔚然成风,随后更在所辖各县(市)日渐远播——不仅“礼让斑马线”,还催生了“礼让救护车”、“礼让外地客”等诸多事例和品牌,由此从单纯的“礼让”升华成尊重生命的更高境界,形成了杭州的交通文化。 2011年12月,杭州正式跨入了“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此后连年蝉联此项荣誉至今。 走在杭城街头,“车让人、人让车”和“车让车、人让人”的文明交通已成为一道风景、一种文化。《2016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继续“领跑”杭州城市文明,市民驾驶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发生率仅为1.18%。在杭州,最美的不仅是西湖,更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人、车、路”和谐共存! 部分材料来源: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11-16
2018-01-15
2018-01-15
2017-11-16
2019-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