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汝州生活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汝州生活网 首页 城事

骄傲呀!河南日报用了一个整版报道咱汝州!金水河客户端还专门登了咱老乡的大照片!

5月5日《河南日报》整版刊登《汝州:机绣绣出花满园》专题报道,以“1+5”形式即通讯+“最浓是乡情”+点评+专访+“创业好点子”+图片+二维码”5个角度新闻报道+视频,详细阐述了汝州市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方面的政策、举措、做法和成效。

来源:河南日报微信公众号(ID:hnrbxmtb)”

5月2日,汝州市产业集聚区机绣产业园,向鹏纺织绣品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上,90个机头嗡嗡作响,14米长的布面上逐渐呈现出整齐的花色图案。而一年半以前,这里还是沟壑纵横的荒山坡地,这样的生产场景,还曾在1000公里之外的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上演。变化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这年7月,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周边,267家汝州籍机绣企业和商户面临着他们创业史上的重大选择。

河南日报记者 张建新 高长岭 李若凡


老家来人看咱们了


在汝州市向鹏纺织绣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抓紧生产。


“谁也没有想到,在柯桥有这么多汝州人。”中国轻纺城河南汝州商会监事长刘学立说,据2014年12月底挂牌成立的中国轻纺城河南汝州商会统计,在柯桥中国轻纺城的机绣行业,汝州籍企业和商户有267家,汝州籍机绣熟练工5万多人。


“老家来人看咱们了。”刘学立记得,2015年7月,汝州市招商人员来到柯桥,大家都很兴奋。


“我们一到柯桥,就挨家挨户走访汝州籍老乡,了解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发展中遇到什么问题。”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商务部部长闫黎明说,最为突出的医疗费异地报销问题,在当地卫生部门努力下迅速得到解决。


乡情让招商人员迅速融入到柯桥汝州人生活中,老乡之间发生纠纷也会请招商人员调解。在浓浓的乡情里,一些企业家透露,想回老家发展,但顾虑重重:这么多生产线,回家放在哪里?况且一条生产线辗转上千公里,拉回汝州运费就需要八九千元;原料还需要从沿海运来,产品还需要销往沿海城市,物流成本增加不少。招商人员针对这些顾虑,仔细分析,向他们反复讲解返乡创业优势、优惠政策、发展环境。


同时,家乡的父老也期盼着他们的回归,助力脱贫攻坚。汝州虽然不是贫困县,但仍有贫困人口2万多人,其中,因没有稳定就业致贫的有5800多人。为此,汝州通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园区、进企业,从而实现从贫困群众到产业工人的转变,实现精准脱贫。


种得梧桐树,引来凤还巢。为了让汝州籍企业家坚定回乡创业的决心,汝州市决定建设机绣产业园,2015年9月开工,3个月就建成投用。经过认真摸底调查,汝州市还出台了鼓励机绣企业返乡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返乡企业购买新机器给予补贴;成立园区物流公司,前期亏损由财政给予部分补贴;为入驻企业提供厂房,前三年免房租;为企业融资提供贴息贷款;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有问题随时解决。


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前往柯桥探望老乡,其他领导干部先后20多次到访柯桥。密集的联络和走访,让在外漂泊的汝州机绣人感受到了故乡浓浓的亲情和发展经济的诚意。


赚钱少也要回家


“回不回家?”一时间成为柯桥汝州老乡聚会的中心话题。经济账仔细核算,故乡情萦绕心头。经过反复讨论,50多位企业家表示出返乡的意愿,首批48家企业签订了返乡创业协议。


迈出返乡第一步的企业家是中国纺织城河南汝州商会会长闫素云。闫素云在外打拼30多年,辛苦创业,以前做梦都想着回家,现在,在家乡的呼唤下,机会来了。“为什么不回去,赚钱少也要回去。”闫素云立场坚定。羊群走路看头羊,群雁无首难成行。在汝州机绣企业家返乡的“雁阵”中,闫素云就是那只“头雁”。


“因为白天人流密集,只得晚上搬迁,机器从五楼往卡车上吊装时,天上飘起了雪花。”闫黎明回忆起闫素云回迁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闫素云的带动下,刘学立、宁万伟等人陆续把机器设备搬回汝州,赵学峰、曹建功、高鹏伟、郭鹤松、郭晓等人也纷纷响应,相继返回故乡,把企业迁入汝州机绣产业园。截至目前,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已有160多家,不仅有机绣企业,也有生产线绳、金片的厂家,还有机绣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


回到家乡的企业家干劲倍增,更新后的设备效率提高两三倍,机绣产业园产销两旺,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年4月份,物流公司已经止亏,不再需要园区补贴了。”汝州市副市长姚军柱说。


家乡不断给刘学立们带来惊喜:今年“五一”前夕,刘学立被评为汝州市劳动模范;在去年汝州市政协换届选举中,三名返乡创业的企业家被推选为市政协常委。在家乡创业,市领导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问题总能及时得到解决。


稳定脱贫有了产业保障


“回到家乡创业,不怕招不来工人。”宁万伟说,5万多名汝州籍熟练机绣工,大多愿意回到家门口就业。企业搬回家乡后,部分员工跟着回来上班,本地经过培训上岗的新员工也占了三分之一。


汝州市在机绣产业园建立起扶贫培训就业基地,对18岁至45岁的贫困人口,由财政出资免费培训,优先推荐到产业园上班。


“我以前干的是地质勘探,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孩子在视频聊天时喊爸,喊得我想掉泪,真不想在外打工啦!”家住夏店镇甄窑村的李涛涛说,“听别人介绍说,汝州市开了绣花厂,可以免费培训、管吃管住。经过招工、培训后,我在家门口的绣花厂上班,骑摩托车一会儿就能回到家了。”


汝州机绣产业园如今已有机绣生产线1300多条,在岗职工6000多人,年产值25亿元。在这里,和李涛涛一样实现就业的贫困农民有800多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汝州的返乡下乡创业,先后吸引1.2万名汝州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带动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全产业链引进,实现了机绣纺织、汽车装备、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新兴主导产业的“无中生有”;累计开发各类就业岗位4.5万个,让1260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稳定脱贫也有了可靠保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2 阅读192 回复0
温馨提示
欢迎使用汝州生活网。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在您使用“汝州生活网”服务之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并充分理解协议条款内容。我们将严格按照您同意的各项条款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汝州生活网隐私权政策适用于汝州生活网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统称为“汝州生活网"),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汝州生活网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