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张浩飞,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急诊重症支部书记。张浩飞,35岁,主治医师,现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急诊重症支部书记。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质量控制分会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分会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院品质管理联合会医疗专业组副组长;平顶山医学会胸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呼吸与危重症专业;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医务管理;2016年5月,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教科副科长;2017年7月,兼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质控办主任;2018年3月,兼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行政总监;2019年7月,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支部书记。 2006年,张浩飞毕业后应聘到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轮转科室期间,时任综合科主任的毕临林注意到了这个帅小伙。据毕主任回忆,张浩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认真勤奋,积极上进,做事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处事有严谨的态度。很快,张浩飞在一众青年医师中脱颖而出,被毕主任点名要到自己麾下。不负所望,他很快以出色的诊治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患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他最多的时候,一个人管理了30多位患者。面对成绩,张浩飞丝毫没有松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他又主动申请外出学习。2015年9月,作为骨干医师到郑大一附院进修学习,主攻呼吸与危重症专业。 面对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张浩飞在郑大一附院进修期间,刻苦努力,不辍时光。他充分利用时间,除勤于正常工作外,也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开阔眼界,如饥似渴的汲取前沿医学知识。一附院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沟通技巧,更是让张浩飞受益匪浅。张浩飞的勤奋上进,赢得了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当他即将离开一附院时,带教老师亦庄亦谐的说:“不行的话,就留下来吧?这么长时间的相处,还真的舍不得你走呢!”张浩飞就是这样,不论工作能力,还是为人处事,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除了临床工作,张浩飞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2007年,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55周年院庆,张浩飞以一首独唱《与百姓同行》绽放光彩,慢慢被发掘出表演主持才能。在后来十余年间,在我院和汝州市卫生系统的各种活动、晚会上,张浩飞也经常被点名作为主持人和歌手参演。丰富的舞台经验,既锻炼了张浩飞的自信和口才,也让他的统筹和管理能力逐渐被认可。 随着了解的深入,张浩飞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技术,出色的沟通能力,沉稳的处事态度,被领导发掘和重视。很快,领导找到他谈话,希望他能放弃临床,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一边是自己热爱的专业,一边是院领导的殷切期盼。当晚,张浩飞失眠了。 诚然,继续在临床工作,他的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以他对专业的热爱和擅长,假以时日,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医生不在话下。但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则可以造就更多的好医生。和当年的鲁迅一样,他虽有不舍和留恋,但仍然做了决断。2016年2月,在医院安排下,张浩飞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医务管理,为期三个月。2016年5月,张浩飞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教科副科长,工作伊始,千头万绪。张浩飞发挥自身特长,虚心接受大家建议,逐渐适应了行政科室的特点,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在这之后的数年内,乘着医院蓬勃发展的东风,张浩飞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一步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5年到2018年,是汝州一院成绩卓越,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取得辉煌成就的三年。张浩飞适逢其时,在这三年中勇挑重担,在各个领域内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7年,我院两次受邀参加在广西柳州、广东广州举行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南部片区典型经验推进会,张浩飞应邀参会并上台演讲交流。他就我院全体系优化环节、发展强势学科、运用品管圈工具、推进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开展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分享了我院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果,现场反应热烈。2018年,在张浩飞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历完全进入“无纸化”时代,我院信息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此,患者病历从录入、传输、存储、归档等过程实现全电子化,开创了我市医疗系统病历无纸化的先河。成绩背后是坚守者的默默奉献。在此期间,质控办、病案室和计算机管理中心密切合作,张浩飞抽调精兵强将,日夜加班连轴转,经常夜半时分还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升级电子软件时,张浩飞和大家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仔细商讨,尽量做到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适用于临床。谈起病历无纸化,张浩飞深有感触:“我院病历实现完全无纸化,既是临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今后实现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基础。无纸化的实施,不仅能让医生感到便利,患者感到安心,同时也对医院内部流程起到了改进和优化的作用,是一举多赢的结果。”2018年12月,我院成功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现场汇报得到了国家级专家及市领导的一致认可。得知消息后,医院上下一片沸腾,而作为功臣之一的张浩飞却显得很平静:“我觉得以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成功是必然的。自创建以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标准建设和反复训练,最终水到渠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们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祐红瑞副院长带领下,时任胸痛中心行政总监的张浩飞和创建者们一起,认真对照标准,持续改进质量,简化院前流程,减少就医时间。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是一个个生命的延续和重生。据统计,2018年,在胸痛中心的规范救治下,共有200多位胸痛患者得以康复。而2019年,胸痛中心仅上半年就诊治患者300多例。回首胸痛中心的创建,外出学习,院内培训,总结汇报,查漏补缺,虽然累但却充实。一次次的实战演练,一次次的流程再造,一次次的深夜查房,一次次的迎检准备,张浩飞和所有创建者一样,在学习中逐步成长,在纷繁中找到方向,最终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与他们的汗水和付出是分不开的。随着胸痛中心和二甲医院的创建成功,建设县域医疗中心和创建三级医院提上工作日程,这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给各学科的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院急诊重症学科发展的相对滞后,则显现的愈来愈明显。2019年7月,张浩飞任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支部书记。领导的信任让张浩飞信心满满,任务的艰巨也让他忧心忡忡。急诊科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基础,但仍然摆脱不了“搬运工”的称号。科室人才凋敝、问题重重,学科发展停滞不前,骨干培养举步维艰,诊治水平相对较低,院前救治能力急需提升。 为了打破僵局,张浩飞深入急诊科及相关科室,搞调研,做访谈,与医护人员交心,查找问题症结所在。最后,在他的诚意和运筹下,来自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和创伤显微外科的四位骨干医生,愿意暂时放下自己的专业发展,同他一道进驻急诊科,一起为化蛹成蝶的改变而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半年时间,急诊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室精英和骨干力量的带领下,出车次数稳步提高,各项流程逐渐完善,收治病人不断增多,业务水平稳步提升,人才架构逐渐形成。如今,急诊科从一个“不被重视”的科室,变成了不惧危重的典型。急诊重症的救治水平,急诊科的全科医师化,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医院这个大家庭中,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让张浩飞得以迅速成长。但对于自己的小家庭,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张浩飞稍显愧疚。采访时,张浩飞一再说道:“事业和家庭是相辅相成的。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爱人,是她的善解人意,和背后的默默付出,让我走到了今天。” 
2011年,张浩飞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不得不前往平顶山,没能守在即将临产的妻子身边。妻子是ICU护士长,和大多数医护人员一样,都是一直上班到临产时,肚子有了动静,才去的妇产科。当他赶回来时,一个白胖小子已经躺在妻子身边睡着了。那一瞬间,他不禁热泪盈眶。
张浩飞夫妻都是医务人员,一样的职业环境,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彼此的理解和支持让事业更加顺利。像张浩飞这样,家庭的理解,配偶的体谅,是所有医务人员梦寐以求的。也正是有了这许多普通而又特殊的医护人员家庭,老百姓的健康才有了保障。 榜样引领前行。张浩飞先后被授予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个人”,汝州市“卫生健康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张浩飞深知,行政工作与临床工作不同,它需要更敏捷的思维、更成熟的思想、更全面的统筹、更高一级的站位,还需要沉稳的毅力、足够的担当、全面的能力、宽阔的胸怀。正如采访时他说的:“辉煌和成绩永远是过去,奋斗和梦想才是未来。”鹰击长空竞自由,韶华岁月任风流。张浩飞作为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份子,作为青年医师的榜样,如他那坚韧不拔的身姿一样,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积极进取,在挥斥方遒的时代激流勇进。
版权声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地址: https://www.eruzhou.com/article-4014-1.html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