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汝州生活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汝州生活网 首页 城事

汝州这个山村的土特产全绿色!你想买的土鸡蛋、蜂蜜、核桃…这里都有!

慢慢揭开蜂箱的盖子,密密麻麻的土蜂嗡嗡着上下翻飞,轻轻地拿起一张网状的木框,看着网上一层乳白色的蜂盖,蟒川镇牛角岭村2组贫困户冯字,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两天不见,这个框子的蜂蜜可满了,该割蜜了!"

今年52岁的冯字养殖土蜂已经两年了,如今他的土蜂已发展到24箱,勤摸索的他自学成才,已是养蜂的“土专家”。

“一箱蜂一年可收15斤左右的蜂蜜,我养的蜂一年可收蜜300来斤,一斤能卖80块钱。咱这人不会坑人,蜂蜜不仅是土蜂蜜,而且不掺一点假。我养的蜂从不喂糖,冬天快来时,收蜜的时候不收那么净,剩一些让土蜂过冬吃,蜂吃了自己酿的蜜还不生病。所以我养的蜂分群快、产蜜多、质量好,顾客都是跑到家里卖,不愁卖。”冯字自豪地说。

冯字一家三口人,一年养蜂能挣两万多元,技术越来越熟练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他家不远处的山沟里,1组村民冯晶正弯着腰在核桃园里除草。刚下过一场雨,地里的杂草都在疯长。冯晶锄累了,一边擦着汗,一边望着一人多高的树苗,栽了一年半的树苗已开始挂果,青青的核桃鸡蛋大小,这让她很是高兴:“去年过罢春节驻村工作队才给俺发的树苗,想不到去年都挂果了,有的结得还很稠,怕把树累死,一些果都掐掉了。今年树还得再修树形,结的果还不少。”

她说到这儿,一旁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张建国插话说:"你知道这树可是花了老大代价了,去年一棵树从卢氏运回来都划十几块了,花了二、三十万,免费发给咱贫困户,长不好真对不起工作队一片苦心啊。今年一定把树形管好,不让它长那么高,让它往两边长,长成圆形,对结果有利。3年后就可以进入盛果期,每亩地收益都在两千元以上,这薄皮核桃好着呢。"

听了张建国的介绍,冯晶哈哈一笑说:"听你一说,真得管好了!这可都是宝啊!"

由于刚刚下过一场雨,再加上阴沉沉的天,一阵阵凉爽的风儿吹过大街小巷,一些村民在树荫下游闲地聊着天。1组贫困户杨赖和老伴坐在门口的核桃树下,正商量着下午去坡上给牛割草的事。一边的木栅栏里,堆放着用铡草机铡碎的青草,两头牛在牛棚里倒着沫儿,铃铛作响。

“我养牛好多年了,家里有几亩地,都是山坡的小块地,大型机械进不去,还得靠牛犁地,没有牛不行啊。另外运气好,两头牛一年还能产两头小牛娃,养一养还能卖万把块钱,对庄户人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咱老了,出去打工又不中,就这在家种地养牛都行。”

村主任李钳子告诉记者,村里这样养牛的贫困户有13户,养羊的有七八户。他正说着,1组的贫困户杨怀滨赶着一群羊去放牧。杨怀滨原先一直在外地打工,8年前得了脑梗,留下了后遗症,就回到家里搞养殖。现在他的羊群已发展到45只。当记者询问他养羊的收益时,他用含糊不清的言语说:“两年卖一次,可以卖一万多。”

记者了解到,以前困扰村里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水,村民过去连吃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缺水,地里的庄稼一直靠天收,根本谈不上其它发展。2018年8月,在村子南侧3公里处打出了一个193米深的甘泉,村里一下子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有了充足的水源,村民们看到了村子的希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开始发展薄皮核桃等特色种植,建起了矿泉水厂,产业脱贫的梦想在村民们的心里一点点萌动。

养殖土蜂的冯字,种植薄皮核桃的冯晶等众多贫困户,在火车旅馆打工的张玉梅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不等不靠,加入到脱贫致富的行列。

站在村内的高台回望整个村子,盛夏的牛角岭,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片片孕育着希望和财富的农田里,核桃树、花椒树迎风摇曳,给这个美丽的山村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黄耀辉 宋乐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2 阅读374 回复0
温馨提示
欢迎使用汝州生活网。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在您使用“汝州生活网”服务之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并充分理解协议条款内容。我们将严格按照您同意的各项条款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汝州生活网隐私权政策适用于汝州生活网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统称为“汝州生活网"),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汝州生活网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