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汝州生活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汝州生活网 首页 城事

【最美地名】崇文厚德一五张

米庙镇一五张村为一古老村庄。它坐落在汝州城东北十多公里的嵩箕山脉之南。村东东沟河沿村庄逶迤南下,清泉流水长年不断。由于这里山明水秀,四季分明,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宜人,自远古始,就有华夏祖先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在这块肥田沃土之上。村东北田地里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和村西发掘的汉墓就是佐证。后来由于战乱和灾荒等原因,这里一直人口稀少。明洪武二十四年(1369年),全汝州仅74019口人,当时一五张地域更是荒无人烟。时值洪武大移民,按照官府指令,有五户张姓居民从洪洞大槐树下结伴迁移而来,并各自选择了安身之地住下。他们居住的村子分别取名为张家乐、栗树坟、小西庄、北张庄、南塘门。他们定居下来后,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男耕女织生活。后来由于社会动荡,匪盗不断,为了团聚力量,共同抵御匪盗,五户张姓聚首相商,一致同意合庄并村,合五为一,取名一五张。
一五张村形成后,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五户张姓家族如今已扩展到268户,若加上外迁支系和工作定居在外的户数,那就更多了。一五张村形成后,虽团聚了力量,但仍时常遭匪盗骚扰与兵荒马乱之苦。为了躲避匪乱,村民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东沟与东沟叉夹角处建寨,取名“人和寨”,寨高五丈,宽丈五,北墙留有寨门,上建门楼三间。寨建成后,为村民躲避战乱起到一定作用。久而久之,村民感到躲避不如防御,于是在村里(今一五张村址)南、北、西三面高筑围墙,各留有大车门,每条街道进出口处也各安一车门,上建门楼10座,围墙隔断,街心要道处共建炮楼29座,全部工程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遂后,有钱者**,有人者出丁,组建了村社武装,保庄护村,村民有了安全感。从1920年到1933年(民国9年至民国22年)的19年间,虽然盗匪猖獗,但从未敢冒犯该村,于是当时大峪的富户李汉臣、李松也搬到一五张村居住,购田置房,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即村民们常说的“南、北铺”。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安居乐业,20世纪70年代,“人和寨”寨墙被扒光拆净,村里防御工事全部拆除。80年代后,村庄南北拉长,向西扩宽,占地由原来的144.5亩扩展到315.18亩。人口由解放初的158户750口人,发展到今天的365户1446口人。
一五张历来有重教好学之风,所以教育事业一直较为发达。解放前,村教育多以私塾和家塾为主,场所多用民宅或闲散窑洞。民国以后,开始发展新式学校,私塾、家塾逐渐减少。村里“两塾”合并为义学(官方办的免费学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义学改为国民小学(初小),俗称“洋学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二区公所驻本村,学校增设了高级班,改称“一五张中心小学”。1947年临汝县第一次解放后,学校停办。1948年春,张汉昭父子在南铺三间地下室办起义塾,张殿忠在东南场窑洞办了私塾,收学生多少不等,坚持了一春一夏。
解放初期,该村教育发展出现鼎盛状况。1948年秋,村成立完小,第一任校长范其锋,继任校长张荣山。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语文的吴海燕、教音乐的魏海珠、教美术的赵玉尧等均为师范毕业高材生。由于学校教学质量高,吸引了何堂、金沟、宋窑、焦岭、路庄、周庄、焦庄、曹庄、倪家庄、米庙、李湾、潘庄、姬窑,甚至更远的张吾庄、韩庄、车渠店等周边村子的学生前来就读,一度成为汝州东北地域教育中心。1952年学校高级班合并到安庄完小,遂改为初级小学。学校教学质量仍保持较高水平。“文革”时期,学校增设初中班,1982年初中班并入何堂学校。民国二十四年(1933年),村初级小学校址在街中心的牛王庙、中王庙、财神庙,并占用庙西、庙后北铺李家的几间闲房。民国27年(1938年),村初小改为完小后,时任区长的李松在北京协和医院见到一小洋楼,觉得样式新颖,即拍照画样,回村仿建,供学校使用。楼址选在学校南面的牛王庙前卷棚和庙台沟结合处。历时二年,于民国29年(1940年)竣工。1948年秋,村农会将刘金旺的一处宅院共23间划归学校使用(土改时留作公房作为校产)。1974年村里在村西围墙外建新校舍,1985年村里又筹集9万元建一教学楼,现仍在使用。由于村里有重教好学之风,潜移默化之下,村民识字人多,文化素质高,如老一代的张汉召、张殿忠、张廷献、张荣恩、张文彬等,不仅国文底子深厚,书法也有相当功力。由于文化素质高,接受新事物也快,解放前就有一批村人参加工作。如张廷荣,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大,是该村最早参加革命者。张文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是该村唯一一名烈士。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者更多,隋小法、张有水参加志愿军,张太昌随军南下。从军、从教、从医及从事工商金融者更多。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大专、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者逐年增多。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的张元伟是该村第一位博士。

近三年来,一五张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行了高标准的亮化、绿化、美化和硬化。如今走进村内,水泥路宽阔、整洁,北方农村传统的院落民居鳞次栉比,“净化环境,美化乡村”、“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宣传文化墙令人赏心悦目。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活动和文明村创建活动,村民人人争先进、户户讲文明的风气日益浓厚。2015年以来,该村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生态示范村,有6户家庭被评为文明户。该村村风和谐文明,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风景画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2 阅读1661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