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汝州生活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汝州生活网 首页 城事

【汝州乡镇名片·纸坊镇】国宝圣地 果蔬之乡 音画小镇 厚重纸坊


您好!我是汝州市纸坊镇,希望通过这张名片,您能认识我,了解我,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
纸坊镇 位于汝州市东部,东邻郏县,西连市区,南濒汝水,北望嵩山;总面积7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69280亩,辖36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328个村民组,总人口73189人。汉族为主。1958年9月设纸坊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纸坊乡。2013年4月纸坊乡撤乡建镇,撤乡建镇对新的纸坊镇的经济、文化等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里有厚重的文化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7件不可移动的国宝级的珍贵文物之首。此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纸坊镇阎村。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该彩陶缸为红陶砂质,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被学者认定是中国画的鼻祖。新石器时期的十孔骨笛
新石器时期的十孔骨笛在中山寨遗址中发掘出一支新石器时期的十孔骨笛,被专家确定属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此笛已具备十二平均律中的十个音,在遥远的新石器时期,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辅助下,能如此精确地计算出音孔位置,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中王庙
境内有中王庙景点一处,位于纸坊乡中王村焦庄自然村北面,始建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该庙宇座北朝南,造型奇特,宏伟壮观,苍松翠柏密布,构成一道亮丽景观。每逢三月十八、八月十三等庙会,香客络绎不绝,众多信男信女前来祈福许愿,更有痴心香客常守庙内,终年香火不断。
省级古村落

▲省级传统古村落纸坊镇武巡村古建筑
▲省级传统古村落纸坊镇纸东村古民居

▲省级传统古村落纸坊镇纸北村古楼

▲省级传统古村落纸坊镇赵南村火神殿
兴国寺
兴国寺全称太平兴国寺,位于汝州市区东25里,纸坊镇纸北村,黄涧河西岸。兴国寺历史悠久,明清两朝的地方志书都有记载。
纸坊镇石桥民俗文化园

纸坊镇石桥村民俗文化园。高低错落的石板路,连接起分布有序的木屋、瓦房,石磨、石碾等老物件点缀院中,墙壁上挂着的务农工具,饲养家畜的窝棚,都保留着原始的乡村风情。这里有全国文明村——中山寨
中山寨原名为“冢儿寺寨”,清嘉庆年间改为“和丰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中山寨”,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考古发现表明,这里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南裴里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017年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村”“国家级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


这里有汝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汝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绿化面积约8千平方米 。学校是汝州市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现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共33个教学班,150余名教职工,2000余名学生。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图书实验楼、综合楼、教工宿舍、运动场、活动室等设施齐全。
▲浸润心灵的儒家文化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师代传,英才辈出,走出了一大批政企英才和学者名流。
▲激昂奋进的校园文化汝州五高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抓手,实行人性化管理,办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学校!”,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校风——“明理崇德、知行合一”。
这里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纸坊是汝东、郏西结合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全镇有纸坊东街、纸南商业街、留王店、武巡店、东赵落、长阜街等6个集市,石庄、张庄、姚楼三个专业瓜菜批发市场。纸东农贸市场位于纸坊东街的黄涧河西岸,始建于晚清年间,距今已有近150年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里是汝州的粮仓
纸坊镇域东西狭长,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北汝河、黄涧河,一纵一横穿境而过,水源充足,四季分明。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蔬菜、瓜果。农商时代这里是绝佳的居住地。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近十年来,该镇以资源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稳粮、提效、转型”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汝州粮仓”“瓜菜之乡”的美誉叫得更加响亮。

       功能齐全的5000亩现代化农业高效示范区,千亩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基地;万亩千亿斤粮食标准农田方;5000亩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彰显着纸坊镇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的雄风和实力。

这里是有名的蔬菜大镇纸坊镇土特产有红薯、土豆、洋葱、大葱、大蒜、粉条、粉皮、花生、棉花、香菇、无籽西瓜、白菜、萝卜等。



党建统领 精彩纸坊
党的十八大以来,纸坊镇党委以基层党建为统领,按照建设“国宝圣地、音画小镇”的发展愿景和打造“两美”纸坊的奋斗目标,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2018年2月7日晚,汝州市体育中心华灯璀璨,高朋满座“德润纸坊  花开汝州”—纸坊镇第二届“践行汝州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颁奖盛典在此盛大举行!

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纸坊村名的那些故事

纸坊街纸坊街现置四村:纸东、纸西、纸南和纸北(含阎村)。“纸坊”就是造纸作坊之意。据纸坊街《韩氏族谱》旧考,韩氏于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纸坊渐而发迹。韩氏始祖韩香(生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始建造纸作坊,传播造纸技术。纸坊街是由几个村子合并而成。据清朝《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在明末时,“和丰乡、仁政村与纸坊镇鼎峙而三。因居民筑土寨,并三村而围之,总名纸坊镇。寨方圆约三里余,四门四街,轮流为市,商贾咸集焉。年久,寨垣倾圮。嘉庆二年,楚匪猖獗,远近震动。本镇封君李大赠商议重修。捐粟百余石,以为众倡。于是,人皆乐,轮修筑完,固一时。避难者,咸赖之。”
康街村原称康家街。据《后汉书》记载,该地汉代为军事驻地,后汉初为梁瞿乡,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建立行宫驻跸,建筑“云台”处理公务。据传,明初将军康茂才曾定居该村,建宅成街,故称。村北原有康家坟为证。后有朱姓居住。现康朱二姓皆无。明末清初,马姓自马村(现属焦村镇段村)迁入,建起豪宅数处。
赵落据赵落《赵氏家乘》载,赵姓于秦末始居此地。不久,秦丞相赵高被杀,葬于村东二里许,村称“赵落(赵高下落之地)”。后“西赵落”村建起,此村人称“东赵落”。许洛古道穿村而过,形成一条街道,人唤“(东)赵落街”至今。村西黄涧河水流湍急,河面宽阔,涡旋积潭。早在明朝前期,这段河上就建起“黄涧河桥”(《正德汝州志》),明后期又建起郑陆桥(明《万历汝州志》)。郑陆桥落成不久,有人在桥东端建起了牌坊门楼,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往路人每行至此不禁驻足观赏,洗刷歇息,赏景怀古。时间一长,有人在河边桥头摆上茶摊,建起酒肆,开设饭店,生意很是红火。到清朝前期,这里形成一个店铺林立的村子。村子与附近古老的(东)赵落街连接起来。人们把这个村子称为“桥坊街”和“桥坊店”,把这段河称为“桥坊河”。民国期间,黄涧河桥被冲毁,在北约一公里形成一条新路,后又修成通衢的公路。古道渐被荒废,“桥坊街”淡出人们的记忆,赵落街仍被呼唤至今。
牛王村明代,这里形成集市,以牛马交易为主,村民敬奉牛王爷,建有牛王庙(今无此庙),村以庙名。这里又是南北道路经过之地,村内建有旅店,便利客商,因称牛王店。清代有村民在村北一里建宅居住,成村建寨,称为牛王寨。
韩楼村明朝初年,韩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白云庄和姬家庄(现韩楼村),韩姓称其为“发迹地”。后韩姓在纸坊街北街和西街建宅居住,经营造纸作坊。清代韩姓一支又在姬家庄建起豪宅数处,改称韩家楼,略为韩楼。



好了,关于纸坊小编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纸坊的美,请您亲自去感受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粉丝2 阅读626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