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魏沟村发现唐朝李世民时期采挖老银洞”的爆炸性消息经当地村民传播后不胫而走,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历经4个多小时的两次探险,最终发现疑似唐太宗时期采挖的老银洞。 据魏沟村历史资料记载,该村初建于东晋初年,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地处汝州、禹州、郏县交界的深山地带,群山环抱,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丰厚。10个自然村依山而建,由石窑洞、石头房、土洞等组成的古民居错落分布,居民生活用具大都用石材凿就,是中原地区山地居民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同时村子周围植被茂密,村落内外古树成群,200年以上古树达178棵,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6棵,村域内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尤其是野生中草药遍布,对研究古生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魏沟村北侧有一条长达1公里的银洞沟,相关资料显示,唐太宗时期曾派大将尉迟恭在此开挖银矿石,分离出的白银用以充实国库,分离出的铁用以制造兵器。今年80岁的村民李法元告诉记者,在民国时期,政府曾在此大规模开采银矿石,用马队驮往禹州的磨街乡,在那里设置了48座分金炉昼夜不停提炼白银,曾经繁华一时。 为了核实村民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当天上午9时,分包该村扶贫工作的市物价办、焦村镇政府,委托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对银洞沟矿洞进行了实地探险勘测。矿山救护队调派7名精干救护队员,在该村73岁村民李金安的带领下,穿越植被茂密的林区,进入矿洞区勘探。经过4个多小时的实地勘探,共发现洞口7处,除2处洞口因积水和较小未进入外,其余全部进行了深入勘探。 记者在其中3处矿洞内看到,洞深都在50米以上,里面人工开挖的痕迹遍布,弯弯曲曲的矿洞里堆放有大量的开挖矿渣,石壁上有凿取矿石的凹槽,并用红漆和蓝漆标注有勘探标记,两侧分布着开挖矿石后留下的矿洞,矿洞内采矿遗留的炮眼清晰可见。李金安老人告诉说,这些痕迹应该是1953年前后原洛阳地区地质队地质勘探时所留。而石壁上用铁凿等工具开挖的痕迹,显然具有古代人类人工开挖的特征。其中1处洞口因为泥土淤积,只可容1人爬行进入,两名救护队员携带专业工具进入探测后告诉说,此洞内弯弯曲曲,延伸150米左右后被人工挪移的两块大石挡住去路,用矿灯伸进去探照后发现深不可测,石壁上留有大量开挖的痕迹。据李金安老人回忆,较深的两处矿洞中肯定有1处是他幼时在老师带领下进去过的矿洞,“当时掂着一个马提灯,走了有一两个小时也没走到头,有点害怕就拐回来了,来回花了三四个小时。” 矿山救护队队长张万杰告诉记者,经初步勘探,有两处洞穴深度都在150米之上,尤其是自东向西第二处洞穴目前探测到的深度已达150米之上,未探测部分需要清理淤积泥土和大石后才能继续进行。这两处洞穴古人开发痕迹较多,如果进一步勘测后,与相关资料吻合,可疑似为唐太宗时期开挖银洞,将具有较高的地质研究和历史文化开发价值。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11-16
2018-01-15
2018-01-15
2017-11-16
2019-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