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广成路与西环路交叉口东南侧,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之名。 遗址基本为圆丘形,由遗址中心部位向四周延伸扩张,遗址东西253米,南北392米,面积约99176平方米。1970年11月,洛阳市博物馆为配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煤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考古队对煤山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这两次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左右,清理房基33座,灰坑87个,陶窑4座,水井2口,墓葬15座,出土遗物八百件之多。 煤山遗址文化面貌比较特殊,根据发掘出的地层叠压关系,很清楚的分出早、晚四期文化。煤山一、二期文化的陶器主要是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还有为数较多的磨光黑陶。器形主要有鼎、罐、刻槽盆、斝、甑、圈足盘等。根据上述情况及特征来看,煤山一、二期为龙山文化晚期。 煤山三、四期文化的陶器仍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这时期磨光黑陶已经消失,大口尊开始出现,器壁内多有拍打的大麻点。这二期文化属于二里头文化的一、三期的典型器物。这里不仅是一处相当大的村落遗址,而且还分布有烧陶区、居住区、生活区、墓葬区等。从居住区的房址来看,隔间房的出现说明群居生活消失,配偶单居开始出现。反映当时人类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通过煤山遗址的文化层叠压关系,我们认为二里头文化是直接从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的。煤山遗址(一、二期)河南龙山文化的时代,属于龙山文化的晚期。它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因为这一遗存是第一次在煤山遗址发现的,所以考古学界称之为“煤山类型”。 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州市文物局供稿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11-16
2018-01-15
2018-01-15
2017-11-16
2019-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