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黄陆月天,焦麦炸豆时。6月3日上午,汝州市寄料镇程庄村的一片麦田里,当地的养殖户安三正忙着在地里用机器打麦秸捆。 “去年养了400头牛,收储秸秆4000吨;今年养了500多头牛,我自己买了2台打捆机,租了5台,准备收储6000吨秸秆。”安三说。 在汝州,今年像安三这样主动跑到田间地头抢收秸秆的养殖户还真不少,还有些农民则看准了这里面的商机,干起了收秸秆的买卖。 汝州市小屯镇玉王村,打捆机主魏学伟正在地里打捆,他购买了两台秸秆打捆机,一台机器一天能打捆100亩地的秸秆,然后卖给养殖场或者综合利用企业,能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花11万元买一台这样的打捆机,每天可以打3000—6000捆,每捆能卖6元左右,如果购买者自己来地里拉,一捆卖4.5元,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这边打捆完就要送往一处养殖场,人家立等着要,场里的人就在边上等着,就怕谁再出高价钱劫走秸秆。”魏学伟告诉记者。 可过去的汝州,秸秆还田和收贮利用可没这么“有人气”。每到三夏,秸秆禁烧工作就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十分“头疼”的活儿。禁烧干部不辞辛苦的入户宣传、悬挂禁烧横幅,24小时田间地头蹲点,还是管不住地里头的“狼烟四起”,就算是按每亩地给了些补贴,还是没能将秸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解决掉。 今年,汝州市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向各乡镇、街道拨付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并将标准由2016年的2元/亩提高到今年5元/亩,经费总额达到3500余万元。按照以实物验收为主,其他为辅的原则,夏季收贮小麦秸秆的单位或个人,达到100吨以上,按每吨4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这样便催生了一批像魏学伟这样的专业收储秸秆人员,他们除了卖秸秆赚钱外,还可拿到一笔不菲的补贴。 “今年收储的秸秆比去年量更大,去年小屯镇收储秸秆有5户超过100吨以上,享受到了一吨40元的补贴,今年小屯镇收储大户又增加了12台打捆机,预计今年比去年要多很多。”在玉王村进行技术指导的小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崔杏军说。 截至目前,该市麦收面积53.9万亩,其中秸秆还田面积46.9万亩,收贮利用面积7万亩,实现了秸秆全量化利用。 河南日报记者 李若凡 通讯员 宋盼盼 吴改红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11-16
2018-01-15
2018-01-15
2017-11-16
2019-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