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 当死亡悄然降临…… 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 近日, 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 体育馆里举行, 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 体验着“死亡”地滋味。 20分钟的体验“死亡”之后是重生, 当再次面临这个世界时, 不少学生留下眼泪... “死亡”突然降临 来不及好好说句再见 在学校的体育馆里,身穿校服的学生蒙住了双眼,静静地躺在地板上,放慢了呼吸……悲伤的音乐环绕着整个体育馆,这是一场集体的“葬礼”。 20分钟后,音乐声停止,所有人缓缓站来,唯有泪水挂在脸庞。体验了“死亡”,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
面对“死亡”,12岁的王子懿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他告诉记者,在“死去”的时间,自己最后悔地便是没有好好珍惜过去,
说起自己的不足,他红了眼眶,直言在以后的日子,将改掉自己不足,努力奋斗,让人生不留遗憾。 同样获得“重生”地江俊玮在自己墓志铭上写下的却是对父母的愧疚,12岁的年纪正处在叛逆期,与不少孩子一样,父母面前的叛逆是家常便饭,
江俊玮称,自己的脾气不好,回想起过去自己在父母面前闹别扭的场景,后悔不已。
生命是厚重的礼物 它无法重来,它也不需要重来 记者了解到,让学生体验“死亡”,并写下墓志铭实际上属于学校德育大课堂的一项,据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易姜琳介绍,整个课程的设置长达1个半小时,20分钟的“死亡”体验,仅仅是其中一项。
她告诉记者,课程以“向死而生”为主体,通过对生命的阐释,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面对仅有一次的生命,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易姜琳告诉记者,在学生体验“死亡”后,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敬畏生命,
学校学工部孙履震主任介绍到,学校正在进一步开发适合高中学段学生特点的死亡教育课程,力求尽快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死亡教育的全覆盖。 教育专家: 知死而生,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 在不少家长忌讳谈“死”,七中万达却大胆让学生写下墓志铭体验“死亡”这一举措,在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曹璇看来,这是大胆又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教学。 她表示,学校让学生体验“死亡”同时写下墓志铭的活动,实际上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自己这一生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又或者是想给世人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起到重要的重用。 曹璇告诉记者,类似的课程最终的落脚点应为积极正能量的引导,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大汝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11-16
2018-01-15
2018-01-15
2017-11-16
2019-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