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内容|自定内容|自定内容|自定内容|购买插件
汝州生活网图展中心城事正文
汝州旱情严重,看他们如何应对?

汝州旱情严重,看他们如何应对?

克米设计演示广告 - 时间还剩: 10
loading...
loading...
大峪镇举全镇之力抗旱自救降低损失“机关同志周六、周日不再休息,按照人员分组全部入村进行督导,每一户都要走到,每一块地都要看到,每一棵花椒树都要浇到,每天下午18:00包村干部逐一汇报各村工作安排情况、浇水 ...

0人评论276人参与网友评论

欢迎您,请先 [登录][注册] 后再发言!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08-2022 克米设计 www.comii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31645号

大峪镇举全镇之力抗旱自救降低损失
“机关同志周六、周日不再休息,按照人员分组全部入村进行督导,每一户都要走到,每一块地都要看到,每一棵花椒树都要浇到,每天下午18:00包村干部逐一汇报各村工作安排情况、浇水完成情况”。5月18日,在大峪镇机关大会上该镇党委书记张雅丽做动员时说,任务很重、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是面对抗旱工作我们不能退,也无路可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争取最好结果。 ...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一直没有有效降雨,大峪镇旱情严重,坡地粮食作物普遍绝收,沟底耕地粮食作物收成普遍减产70%-80%,我镇田窑、后坡、龙王、高岭、范庄等村水位下降,群众饮水困难。面对旱情,该镇在今年三月中旬已经开始持续为各村群众送生活用水,同时开展了第一轮近40天的抗旱保苗工作,通过努力去年秋季所种植的6000余亩花椒幼苗顺利发芽,发芽率达到80%以上。 ... 可是,由于近期温度升高,旱情持续加剧,截至5月16日,全镇24个行政村已有13个村出现程度不同的群众吃水困难;去年栽植的近12000亩花椒如果得不到第二轮及时浇水将会大面积死亡。5月17日,大峪镇召开“抗旱工作推进会”,就保证群众生活用水和花椒保苗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抗旱工作推进会议结束后,各村迅速召开村“两委”会议、群众大会及贫困户会议进行安排落实。赵楼村、范庄村、十岭村等村“两委“干部帮助群众安装水泵、架设水管,把水引到群众地头;刘何、寨湾、下焦、田窑等村把安全饮水水罐、农田灌溉设施阀门打开让群众无偿拉水、免费灌溉;对于连片种植面积大且有水源保障的,镇农业中心协调水泵、水管予以支持;对于道路不通的地方,洒水车就近送水,动员群众手提、肩挑给花椒浇水。全镇范围内抗旱自救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林业局早部署提前应对旱情
...
今春以来,全市有效降水偏少,整体呈现干旱势态,对植树造林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过程中,市林业局及早研判,在全市推广覆盖地膜、使用保水剂及育林板等抗旱造林技术,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根据天气情况多次发布浇水等抗旱通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进入夏季,天气持续干旱,气温不断升高,树木的蒸发量和需水量大增。为保证新栽植树木的成活率,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务必组织好抗旱保苗工作,一是廊道、荒山等各种造林工程的浇水措施务必落实到位。二是浇水时要避开树木蒸发量旺盛的中午高温时段,选择气温较凉爽的早晨和傍晚,以提高浇水效率。三是在以浇水措施为主的基础上,可采取了遮荫、覆盖、绑缚、松土、修剪、透气、防治病虫害等为辅的综合抗旱措施。四是林业局已抽调林业技术骨干组成六个督导组,深入一线排查,了解林木生长、种苗等有关实际情况,指导实施抗旱措施。
进入4月以来,我市天气持续干旱少雨,给城区道路、公园的树木、草坪、花卉等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为巩固原有树木、花草的保存率,提高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市园林中心积极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全面投入抗旱浇水保绿上,决心打赢抗旱浇水保绿攻坚战,巩固汝州城市绿化成果。近年来,我市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大,但绿化灌溉配套设施缺乏,成为制约我市绿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瓶颈。困难面前园林中心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资金困难,积极想办法改善现有绿化灌溉条件。今年3月份,对广成东路原有的两眼机井进行了管网配套,完善了灌溉设备,解决了广成东路西段主干道绿化带的浇水问题,绿化苗木长势良好。对中心广场、二高游园、双拥游园、文化宫游园等绿地内老旧和损坏的喷灌设施进行了抢修。 ...针对朝阳路、广成路、宏翔大道、双拥路等无浇灌设施的道路绿化苗木缺水情况,园林中心组织人员8台浇灌车实行日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作业,做到人歇车不歇,确保浇足浇透。同时积极就近寻找灌溉水源,提高浇灌速度。目前,已基本完成朝阳路、广成路、宏翔大道等6条道路绿化苗木浇灌工作。共出动人员15200多人次,出动水车3250多车次,完成浇灌面积16.5万平方米。园林中心对道路绿化苗木灌溉采用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和司机同志,晚上出行时如遇浇水作业车,请注意避让。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俊鸽 通讯员 石颖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