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内容|自定内容|自定内容|自定内容|购买插件
汝州生活网图展中心城事正文
同是汝州人,咱们只觉冷,他们却正坐在温室把钱挣,一年1000万元!

同是汝州人,咱们只觉冷,他们却正坐在温室把钱挣,一年1000万元!

克米设计演示广告 - 时间还剩: 10
loading...
loading...
隆冬季节,在我市广大农村本是一年中最悠闲的时光,记者走进温泉镇朱寨村周围的一个个温室大棚里,看到的却是一片热闹的生产景象:有人在忙着装菌种,有人在忙着摆菌袋,有人在忙着采摘长成的香菇,而大棚外的空地上 ...

0人评论304人参与网友评论

欢迎您,请先 [登录][注册] 后再发言!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08-2022 克米设计 www.comii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31645号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朱寨村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村民南下驻马店的泌阳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开始梦想着靠香菇发家致富。历经30多年的市场跌宕起伏,第一批种植香菇的村民如今已所剩无几。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批又一批村民,还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挺了过来,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开拓市场,目前香菇的种植和销售进入繁盛期,村里的香菇种植户已经增加到近100户,年创效益近1000万元。
...

1月23日上午,记者刚走进朱寨村东南侧朱学明的育菌棚,就被他的妻子“撵”了出来:“不好意思,走菌最怕感染细菌,否则装菌种的袋子就会烂掉,影响将来的产量。”她说着,拿来一大瓶酒精消毒液,在每个人脚底喷施一遍后才能进入。看来,村民们现在的技术是越来越成熟了。朱学明告诉说,这个育菌棚有25米长,200平方大,可以摆放1万袋菌种。记者看到,有6名临时雇来的村民在帮着摆弄菌袋。村民们在装好碎木料的每个菌袋上用直径5公分左右的木条插出4个圆孔,然后将浓稠的菌种塞进圆孔内,再套上另外一层薄膜袋子,整齐地摆放在搭好的 ...

而在另一些村民的大棚外,记者看到,菌种袋里装的碎木料,从粉碎到搅拌到装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器粉碎的木料,经过搅拌机均匀搅拌后,用小铲车转运到装袋机旁,人工用铁锨装到料斗里,就可以实现机器自动装袋和密封。不仅如此,装袋机旁边就是十几平方大的方形铁锅,生料袋码上去后,就可以点火蒸煮。朱学卫告诉说:“现在天然气管道已通到镇里,朱寨村作为发展鲜菇的先进村,会很快通上天然气,到时候不仅减少了用木柴蒸煮生料的污染,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和便于管理。”
...

村民朱振锁种植香菇已经有13年的历史,现在他一家就有13个棚,占地6亩多。记者一走进他的香菇大棚,就被层层架子上长势喜人的香菇吸引住了,只见每一个袋子上都密密麻麻生长着一层大小不一的香菇,大的有半个拳头大,小的如米粒,里面温暖如春,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有4万多吧,我这13个棚有6亩地,你算算吧,”朱振锁哈哈大笑起来。“销路怎么样?”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销路供不应求,我每收一批菇,有四五千斤吧,一个电话客商开着车就来了。咱村种香菇的都是这样,根本不够卖,周边县市,郑州、洛阳、许 ...

朱振锁的话不假,记者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两层以上的小洋楼,门前花木葱茏,墙壁上还画着精美的文化宣传画,日子看起来挺滋润的。村里的妇女干部朱翠平高兴地说:“全村700多户,光小车就有260多辆,小小香菇给村民带来的真是大幸福!”

正是看到了这一强大的市场前景,2015年2月一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朱学卫回到村里担任村主任,之后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有一个更大的梦想:依托村里已有的香菇产业走规模化种植道路,创立香菇品牌,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道路,壮大集体经济,再反哺集体收入和村级公益事业。说干就干,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汝州市温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规划占地400亩的香菇产业园一期150亩地正在进行大棚建设。“这两年因为G344国道拆迁和廊道绿化等,一些种植户的大棚被拆掉影响很大,所以在规划的400亩产业园里,准备把所 ...